2)第493章 人性本善_重生之吴霸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皆善也。”

  “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如此,未免有失偏颇。”

  老子后边那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只要有益于人,即使打他、骂他都是善;只要是有益于己,即使对人恭敬、礼貌也是恶。

  老子对此持反对观点。

  而对于老子的看法,庆忌还是深表认同的。

  毕竟,善、恶的界限有时候是比较模糊的。

  老子又缓声道:“《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厚德载物,善有半、满之分。”

  “心无所着,一心清净,行善而不着相,心无所施之物,外无所助之人,内无行善之人,即便捐献一文钱,那也是满善。”

  “假若有心行善,又仅仅计较得失,行善而又犹豫不决,那即使布施万两黄金,也只能止于半善而已。”

  顿了一下,老子意味深长的道:“同时,善有偏、正之分。”

  “善者为正,偏善就是恶。”

  “好心办坏事,此为‘正中之偏’。”

  “坏心办好事,此为‘偏中之正’。”

  “善有端、曲之分。”

  “完全发自济世利人之心,不求回报之善,是‘端’。”

  “怀揣讨好世俗之心,愤世嫉俗之心,玩世不恭之心者,便是‘曲’……”

  老子阐述了自己对于“善”的看法,很是在理。

  至于“恶”,老子不置可否。

  他并不认为人之初,本性有善恶之分。

  孔丘对此,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好在老子并不打算跟孔丘围绕着“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这一议题进行辩论。

  不然,只会没完没了。

  用一句形象的话语来比喻,便是——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想法自然不同。

  孔丘于是亦步亦趋的登上广场的辩论台上,正襟危坐。

  这一次他是主动请缨,要向众士子阐述一下,自己“人性本善”的观点。

  若有反对者,孔丘也有信心辩倒对方,立于不败之地。

  “人之初,性本善也。”

  孔丘环视一周,看着在场的士子们,侃侃而谈道:“昔日楚国令尹孙叔敖年少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何故?其母问之,孙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故而孙叔敖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顿了一下,孔丘又道:“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河,有溺毙之危,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好!”

  “彩!”

  “夫子高论!”

  在座的士子都不由得叫好喝彩起来。

  按照孔子的说法,世人见到即将坠河,且要溺毙的孺子,岂能没有恻隐之心?

  岂能不会出手相救?

  孙叔敖还是一个少年,杀了两头蛇,都能掩埋其尸身。

  因为传言看见两头蛇的人都会死,所以孙叔敖哭泣,不是怕死,而是不忍心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

  孔子这可以说是在引经据典,难怪能得到一众士子的认同。

  孔丘见到众人认同,于是慨然道:“今天下动荡大争,要害何在?”

  “不识周礼,不行仁政。以杀戮征战为快事,是为要害!”

  “……”

  庆忌有些哭笑不得。

  孔夫子这厮讲学,多少是在夹带“私货”。

  但,就在这时,一个不同的声音响起!

  “夫子所言,在下不敢苟同!我窃以为,人性本恶也!”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