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莫要扯七扯八,今天必须按章程走,我说的!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通鼓罢,辰时正。

  “上朝!”

  只听鼓乐齐鸣,文武百官在太子与郑西元的率领下,横穿延明门。赵正手握朝板,亦步亦趋,跟随队列穿过飞廊,过凤鸣阁,上陛阶,踩三十九节阶梯,直达太极殿。

  殿外有鞋柜,众臣除靴入殿。

  殿中三十六执金吾与銮座前分立,銮前殿下按左文右武,文武两列分铺一百单八蒲团坐垫。各人依照品秩顺序,在坐垫前站住。徐王特意回头,叮嘱赵正:“元良,二排左手是你的蒲团,右手边是周侍郎的。”

  赵正便侧头看去,方才在延明门外向自己行礼的半百老臣一丝不苟,向赵正微微颔首。

  “圣人驾到!”高隆盛适时而出,高声宣道。

  只听殿中齐声大唱:“圣人万安!”

  赵正学着他们的墨阳,双手端着朝板,躬身低头,推手作礼。

  “跪!”

  “山呼!”

  于是众人跪在蒲团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銮座上传来一个声音,赵正坐直身体,只见方才还空着的龙椅上,已是坐上了一人,那人头戴赤金冠,身穿玄色龙袍,便就是正唐兴庆皇帝赵玔。

  赵正忍不住打量了一番,只见其人约莫五十上下,面色暗黄,两眼无神,双鬓灰白,颌下留须。看上去身体瘦弱,憔悴不堪。与赵正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要知道,兴庆帝南征北战数十年,年盛时日食黍米一斗,战时负甲行军日百。也正是因为身强体健,才有了彪炳战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得见,才知传闻真乃传闻,如此面相,怕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赵正思虑至此,不由抬眼看了一眼赵金玉。他说圣人时日无多,此话应是不假。以前也听凉王说过,圣人当年与叛军决战河东,恰逢百年一遇洪水泛滥,黄河决堤,水淹军门。圣人泡在水中处置军中事宜达七日之久,从此落下了病根。称帝以来尤是,尤其春夏之际,咳疾不止,严重时甚至咳血甚重。

  “元良何在?”

  赵正的思绪仍旧飘散,却感觉似乎有千百道目光射在了自己脸上,似乎听到有人唤自己名字,他抬起头来,却见銮上圣人看了过来。

  “臣,赵正赵元良!”

  赵玔点点头,微笑道:“传闻凉州赵元良,身高九尺,力大无穷。今日得见,却令朕失望啊!这哪里是员猛将,分明是个俊俏后生。”

  朝中众臣顿时一齐笑了出来,看过来的目光无从分辨,但大抵都是一些羡慕、嫉妒、看热闹的。

  赵正推手道:“圣人明鉴,传闻怎可当真。臣在安西时,烈日暴晒,寒风刮脸。以至于脸黑如墨,当不得圣人夸赞,更没了俊俏二字。”

  “元良莫要谦虚。”赵玔抬手,指了指众人,“这朝中上下,能有元良俊朗的,怕只剩下朕的三郎了。”

  赵正心说这也太抬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