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6章 元年将尽_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哈,就孙权那学识,居然能当上议郎?”孙暠收到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只觉得好笑。

  与此同时,又觉得有一些可悲。

  儒家没做出,在他们那个阵营而言,这样做属于‘立场正确’行为。

  这玩意没有对错可言,就如同男权女权一样,你所出的这个立场,自然会让你为这个立场发话。

  对,或许这个世界有不少人在叫嚷着男女平权。

  只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最终男女平权,就如同乌托邦一样,大家都觉得这样好,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实现。

  许都的儒家就这样,为了捍卫从武帝开始得到的利益,打压那些非儒家子弟。

  只是能派过去的,都是经过考核,至少也是暗卫的人。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按照孙权的信中所言,有一批心思灵活的,刚到那边,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刻拜入某些大儒的门下,也算是打入内部。

  于是这部分人,自然就留了下来。

  至于那些心思不活络的,还是让他们回来吧!

  反正自己也能安排职位给他们,这些人就适合脚踏实地去治政。

  留在洛阳那些,按照一般的说法,就算是推举出来的孝廉,到了都城首先要当一段时间的郎官,然后再按照实际情况,下放到各地担任官职。

  当然也会有一批人,直接会任命官职。

  基本上,连郎官都不用做,直接被外放的都是寒门为主。

  昔日朱儁就享受过这个待遇,先是在郡中当主簿,然后举孝廉,迁兰陵令。

  再然后居然提拔为交州刺史,讨伐梁龙叛乱。

  直至平定梁龙叛乱,才调回洛阳,也只是担任谏议大夫。

  说难听点,也就比议郎好一些。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汉末寒门,甚至是平民出身的士人,要出仕是多么艰难。

  不是谁都是朱儁,换了个人去讨伐梁龙,可能命都没了。

  也有可能,当时朝中群臣,都在想着借此逼迫一些寒门,主动挂印而去,好给他们的人腾位置。

  永远都不要,低估朝中衮衮诸公们的邪恶用心。

  “把这封信送给伯母,她大概会很欣慰。”孙暠叫了个人,将信函交了过去。

  能不被外放,直接在许都任职,可见孙权在那边的表现应该不错。

  当然也不能排除,对方已经知道他的身份。

  孙策的二弟,就冲着这个身份,也不会允许他外放。

  人已经送过去,也已经在许都扎根下来。接下来,就看他们的发展。

  时间已经到了中秋,袁绍没有率军南下的意思。

  只是曹操却干了一件大事,在中秋过后没多久,联合段煨攻入长安,斩杀李傕和郭汜,把朝廷的势力推进到京兆地区。

  只是徘徊在凉州的马腾和韩遂,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迅速出兵,把凉州给占据下来。

  碍于钱粮不足,曹操没有能继续推进到凉州。

  也不知道在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