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三章:魏忠贤的难民安置方法(求票、求收藏)_崇祯本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是,信王不挑人的做法。对所需难民,信王不单不挑青壮,竟然还点名要成户的难民。这让魏忠贤就更好安排了。

  毛纺计划启动,所有知情人中最高兴的就属郑英泰了。

  在他的眼里,信王真是天纵英才!!

  亲眼看到那又脏又乱垃圾一样的羊毛,在信王的庄子里变成毛线!又真的制成了衣服!

  先不考虑毛线未来织布的前景。单眼前这种粗糙的毛衣,就已经蕴含极大的利益存在。

  郑英泰凭借商人的本能开始计算毛衣的成本。

  羊毛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运输上,未来的工人将会是辽东难民。难民估计给饭就行。

  抛开这原料、人工两个大头,毛衣还有什么成本?

  这毛衣最终成本低的真是难以想象。未来上市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信王真是太神奇了!他应该是财神转世吧?

  信王开发的这毛纺技术又属于独家的行业。

  羊毛的那一套复杂的操作,短期内还很难被别家复制。只要信王的工坊迅速形成产能,占领了市场,就有泼天一样的银钱回来。

  郑英泰简单算了一下,就放弃对毛纺的前途的计算。

  钱景难以估算啊!

  羊毛对信王有用,那行走草原的商队就多了一条发财的金光大道。

  羊毛,草原上有的是,根本不会缺乏。只要和草原有草,这毛纺就能源源不断的走下去。

  看看江南棉纺行业就知道,这将是一条连绵无尽的产业链。还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产业链。

  这毛纺蕴含着天大的利益,未来收益完全无法估算。

  幸亏郑家投靠了信王。

  郑英泰对自己当时的决断点1000个赞。

  在这条产业链中,郑家凭借对草原的熟悉,已经占得了先机。就算郑家只能在这泼天的产业中落点小利,那也足够郑家几辈子生发了。

  未来一片金光啊!

  郑英泰兴奋的满脸通红,全身都有些发抖。

  “老郑、老郑?”王承恩一连喊了好几声。

  “老郑,赶紧通知下去,叫商队先收集羊毛和辽东难民回来,其他商品可以稍缓。”

  在王承恩的连声招呼下,兴奋的郑英泰这才缓过神来。

  通知商队,收集羊毛,本在郑英泰预料之中。

  可这收集辽东难民,郑英泰就有些无法理解了。

  京城周围这么多难民还不够用吗?

  “总管,这难民……”郑英泰话没说完,就被王承恩直接打断。

  “收集辽东难民是殿下亲口交代,必须定个合适价格和草原部族交换。只要是汉人,就可换回,不得有误。”王承恩严厉的说道。他也不明白殿下的意思,但殿下的命令,不容置疑。

  “是、是,小人遵命。”郑英泰不敢再说,既是殿下严令他遵命就是。

  “信王真是心善啊,这是要多给辽东难民一条生路啊。”一想草原的位置,郑英泰随即明白过来。

  辽东难民逃往草原的也不会是个小数。

  草原部族对辽东难民会怎么处理?

  不用想也能知道。

  按草原传统,不是抓住做奴隶,就是直接杀了了事。

  信王肯拿钱去换辽东难民,消息一散布出去,不知能救多少人命啊?

  谁会跟钱过不去。

  有钱赚,草原部族直接到辽东抓人来换钱都有可能。

  收羊毛和汉民的消息迅速传向草原。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