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六三章:袁崇焕与祖大寿(求订阅、推荐、收藏)_崇祯本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便有袁崇焕强力提拔,现在也还无法为袁崇焕提供太强助力。

  眼见何可纲背影已远去,袁崇焕看着惊若寒蝉的祖大寿,放缓语气解释:“大寿,本抚知你是在为本抚考虑。但是,大寿你可知道,本次兵部所传备战谕令,可是崇祯陛下初登大宝后亲身所下的第一道圣谕?”

  “崇祯陛下所下的第一道圣谕?”

  听清袁崇焕所言,祖大寿原本伪作的惊慌之色,登时变成了真正的惊骇。

  消息渠道不通,这就是身为边将的祖大寿与身为文官的袁崇焕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

  身为边将的祖大寿他只是接到朝廷的喻令,只知道朝廷需要他们这么干。他怎会知道朝廷下此喻令背后的缘由?

  而身为文官的袁崇焕就不同了。作为文官,袁崇焕朝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同年、同乡、同学的,会为他送些朝廷喻令背后的消息。让袁崇焕知道该怎样正确对待朝廷的喻令。

  若非如此,袁崇焕又怎能屡次踩准朝廷的脉搏,屡次获得越级提拔?

  袁崇焕最让祖大寿所折服的,不就是袁崇焕那出类拔萃的,对朝廷大势的掌握吗?

  可要没有朝廷内部的消息,袁崇焕又怎能把握朝廷的大势。

  现在袁崇焕所言的内幕,祖大寿这还是第一次听闻,他如何能不惊骇?

  崇祯陛下的第一道喻令,这意味着什么?

  历经宦海的祖大寿,岂能不知道其中的含义。

  崇祯陛下的第一道喻令,他们要不做的像模像样,那他们以后还想不想升官发财了?

  看祖大寿一脸的惊骇之色,袁崇焕语气却更显平缓:“大寿,你可还知道,朝廷为了此次备战,从内阁中专门抽调了黄立极等三位大学士,与户兵工三部尚书共组了‘宁锦战备小组’,以推动此次备战的进行。

  朝廷如此坚决的态度,岂容我们阳奉阴违?”

  看了一眼脸上惊骇更盛的祖大寿,袁崇焕嘴角微微上挑了一丝。

  自去年宁远大战后,袁崇焕与满桂对敌战略分歧太大,两人间的矛盾彻底爆发。袁崇焕无奈只能申请将满桂调离。

  满桂调离后,袁崇焕对军队的掌控只能越发的依赖祖大寿。

  今年后金攻打东江毛文龙和朝鲜,宁远明军本该攻击后金以作策应。可袁崇焕却无奈的发现,他根本无力去进攻后金。

  以祖大寿为首的关宁军,一听要长途跋涉主动去攻击后金,全军上下全都是一脸的愁容。

  如此的军心士气,让袁崇焕立马想到当年导致孙承宗辞职的那场柳河之战。他又如何敢强行出兵?

  深知关宁军内情的袁崇焕,无奈之下只能同意祖大寿的提议,派人与后金议和。

  当然,袁崇焕与后金的所谓议和只是一个幌子。袁崇焕真正想要的,是趁后金无暇西顾之时,抢修锦州城,为宁远防线增加一个战略纵深。袁崇焕是实在不想直接面对后金的直接冲击了。

  袁崇焕知道,祖大寿借他与后金和谈的机会,私下里在与后金做生意。可为了他抢筑锦州城的战略,袁崇焕还是默许了祖大寿的私下交易。

  但是今天祖大寿竟然要质疑他备战的命令,这袁崇焕就难以忍受了。

  袁崇焕可以允许祖大寿借机发财,但他绝不允许祖大寿质疑他的命令。

  盯着祖大寿的眼睛,袁崇焕语气异常的严厉:“祖大寿,此次后金鞑子云集沈阳,若是能如我们所愿发生内讧最好。若是鞑子无事,那我们就必须得小心鞑子的攻击才行。

  更何况,朝中陛下与内阁的眼睛现都已望向了我们。关宁军若表现的明显惧战不听招呼,你该知道我们会有什么下场!”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