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六三章:秀才的威力(求订阅、推荐、收藏)_崇祯本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损的地方,地面上也没有明显的水渍。在这种雨水较多的时节,那只能是天晴后就立即打扫,才能保持到如此的样子。

  嗯,屋子内真的很干净。

  朱由检很欣赏这种有条理,并愿意收拾房间的主人。

  无论如何,整洁的房间总比乱成一团的房间,会让人感觉舒服一些。

  虽说是乡村茅屋,可朱由检在屋中并未看到农具。屋中的陈设也更像是一个书斋。

  屋子里,靠窗的书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字画。内容似乎是辛弃疾的《贺新郎》。

  屋中唯一能算劳动工具的,也许只有屋角的那架纺车和旁边的一个绣花绷子了。

  “奇怪,像这种家庭他们是依靠什么作为生活来源的?只靠田地吗?”朱由检心里暗自嘀咕。

  在屋中除了黄秀才夫妻两人,朱由检并没有看到别的人物存在。

  发现朱由检是真的无所谓后,徐光启就在竹椅上坐了下来。骑行了这一段路,他还真有些乏了。

  “贤弟,你这腿脚?”徐光启看着趴在竹床上的黄秀才开口问道。

  “唉,不瞒先生,学生这腿是受的杖责。现在已经好多了,估计在有个10天8天的也就彻底无事了。”

  “杖责?”徐光启眉头一皱,“谁敢这么有辱斯文?”

  朱由检在一旁听到,心中也是一动。

  徐光启这可不是随便问的。

  在大明,秀才身份就已初步迈入“士”这个阶层,虽然只是最低等的功名,但在民间也不容小觑。

  按大明的律法,秀才就已经享有初步的特权。例如:见官不败,享受徭役减免。在这个时代,也只有秀才才能名正言顺的开办私塾(秀才相当于教师资格证)。

  虽然秀才还没有免税的权利,但秀才家中若是有足够的田地,一般日子都还过的不错。

  毕竟没有徭役,本身就省了好多的费用(明朝的农税中,徭役占比可不是小数),再加上有秀才功名在身,收税的差役也不敢盘剥太甚。

  不说别的,一旦秀才以有辱斯文这个罪名投诉,任何县令都会偏向秀才几分。毕竟秀才与县令也算是同等阶层的人,县令若不维护,任由他被差役欺凌,传扬出去,那这位县令的名声也就坏了。

  秀才即便犯法,县令也必须先上报,请学政革除他的秀才功名才能再行问罪。

  嘿嘿,秀才虽是最初级的公务员,可也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踩得。

  “别人何敢杖责?当然是本县县尊。”黄秀才苦笑一声。

  “他革了你的功名了?”徐光启脸色阴了下来。

  “这倒没有。”

  “那他怎么敢杖责与你?”徐光启勃然大怒,愤然站起身来。

  看到徐光启震怒的表现,朱由检心中也是一震。

  士人的传统还真是强大啊!

  徐光启应该算是大明最开明的官员吧?

  可徐光启怒的却不是黄秀才挨打的罪名合不合理(毕竟黄秀才还没说),徐光启怒的是,黄秀才作为秀才竟然会挨打?

  从这里就能看出,在这个时代,士人阶层都会自觉的保护士人的利益。徐光启现在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光启至今都没有问,黄秀才到底是因什么罪名而受的杖责。在他看来,无论什么罪名,在没有革除黄秀才的秀才功名前,县令都不该杖责与他。

  “先生息怒,”黄秀才倒是十分平静,“先生息怒,学生挨打倒也怨不得县尊,都怪学生自不量力。”

  听黄秀才这么说,徐光启才怒容稍收,慢慢坐下。

  徐光启边坐还边说:“无论如何,他也不该把你打成这样。这也太有辱斯文了。”

  “先生息怒。此事都怨学生自不量力,挨打也是活该。谁让学生接了粮长这个差事呢!”黄秀才自嘲的说道。

  “你接了粮长?”徐光启倒吸一口凉气,“你好大的胆子。”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