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对不起上天的安排_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如何如何,市里头,估计早就也来分一口了。

  方堂静拿了合约,马上又朝乡政府跑去。县委曹秘书长在乡里借了个会议室,当作项目的临时办公室,合约下午拟定,今晚就签,县里的岳书记,会亲自前来。

  这回的这个“青民乡十里沟生态开发与制药一期项目”,算是瓯顺县最近二十年来,规模最大非基建类的民营投资项目了,市里的各路媒体,此时已经有部分已经在过来的路上。

  方堂静离开后,江森休息片刻,就又带着叶培和宋大江去了乡中学的体育馆。

  中午投了200球,下午继续码字,一直写到四点来钟,有熟悉的客人赶来,才收起了电脑。

  “江校长,现在该叫江董事长了吧?”

  几个月前才去申城采访过江森的潘达海,今天又被《东瓯日报》派了过来。

  不过王清风那个小尾巴没有跟着。

  两个人握了握手坐下,潘达海就麻利地给江森做起了专访。

  “您是怎么想到,要做这个项目的?”

  “靠山吃山,加上专业方面的原因,还有我师父的影响。”

  “那您对这个项目,有把握吗?”

  “五五开嘛,要么成功,要么……呵呵,但是不管怎么样,既然现在有条件、有资源,总应该先试一下再说。十里沟村穷了几千年了,从古至今,从有人定居开始到现在,就没富裕过。我作为从十里沟走出来的一个山里的孩子……”

  巴拉巴拉说了半个来小时,直到郑悦来催,潘达海才连忙收住,“最后一个问题,所以您做这个项目,完全没有想过自己?”

  “当然想过。”江森道,“我最近两年来,一直被一些问题所困扰。直到最近,我终于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不同生产力背景下的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一直是字变化的,没有永远正确的价值,只有刚好符合当下社会生产力的价值。

  而哪怕是在同样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背景下,当每个人所处的立场和具体境遇不一样,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又会有所不同,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在问自己,有什么东西,指导我过完这一生的那个东西,会是永远正确的吗?我觉得……有的。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良知。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件事情让我感觉不舒服,昧良心,我就不会去做。反过来,如果有一件事,我不去做,会心生内疚,那么我就应该去做。

  就像帮助这里的人,虽然实事求是地说,我几乎从来没有从他们身上获得过什么温暖,我跟他们之间,也几乎谈不上什么感情。村子里的好多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我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可我还是会想,如果我今天扔下他们,说走就走,再也不回来了,那等到将来几十年之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