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食以载道_舌尖上的神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的工作。”

  “为什么美食节目这么多,大家只喜欢看舌尖?”陈晓卿神秘一笑,揭秘道:“杀手锏是显微摄影团队,来自科技大学,通过实验帮助我们把食物变化的细部和背后奥秘用显微镜拍出来,让观众更加能够确切地感受到味觉和嗅觉的一些触动。”

  庄臣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忍不住追问道:“那您跟蔡澜先生?”

  “最后一个团队就是美食顾问,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对食物的选择。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沈宏非老师、蔡澜老师、陈立老师,更多是给我们价值观的影响。”

  “比如说食物是人和人沟通的纽带,最普通的食物也有最浓稠的亲情等等。从我十五年前开始跟他们合作的时候,这个东西就一直在影响着我。”

  “尤其沈宏非老师,我们叫他沈爷,经常说一些关键词和金句。比如最新的风味人间,就是源自他嘴里的山川依旧,风味不改。”

  “另外一部分美食专家,叫做在地美食专家,有研究西班牙的,研究法国的,有研究葡萄酒的,有研究发酵的,有研究餐厅的,有研究民间食材的,有研究作物的……”

  “他们能够提供一个大的单子,我们再从里面去找。所以有的观众担心说,这个怎么分类呀,都拍完了将来怎么办呀?其实按我们手里现有的素材,再做七季一点问题都没有!”

  前菜开始上桌,三人边吃边聊,庄臣拿出一瓶拉菲,帮陈晓卿满上,希望多听点美食趣闻。

  “今年初我们去伦敦拍中餐相关的生活,去过三种餐厅。第一种是中餐最早传播过去的那种餐厅,那儿的中餐很多连国内都没有。比如香酥鸭子,就像只有美国才有的左宗棠鸡,香酥鸭子只有伦敦有,都被当地人称作中餐。”

  “上世纪末开始,伦敦正宗中餐越来越多,川菜也在那里立足,当地人慢慢也开始接受。最后我们去一个在酋长球场旁边的小面馆,很小很小的一家面馆,一个姑娘在那儿做西安的裤带面,居然是Biángbiáng面。”

  胡海听完,不由感叹道:“哎,现在动不动就是快餐外卖,很多年轻人也不会自己做饭,好像连吃顿饭的功夫都没喽!”

  陈晓卿摇摇头,无奈道:“没办法,现在的城市生活越来越趋同,那些大购物广场是中央厨房美食,微波炉热一下大家就吃得特别开心。”

  “打工族在写字楼里动动手机,外卖很快送到面前。这种食物能够给人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当然值得庆幸。”

  “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趋同的趋势没人能阻止,但是我们希望给这种曾经的多样化生活多留一些影像的样本,仅此而已。”

  夹起一块西兰花,放进嘴里,点评道:“最简单就是香料,使用多少存在很大认知偏差。印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