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6章 长发飘飘_舌尖上的神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善织绣。女孩们十三四岁便开始学习绣花的传统习俗。绣花手艺精湛,不需要先描图,而是全凭经验,依照底布经纬中的布孔来构思刺绣图案,用她们的话来说叫数布眼。

  一针一线全由手工织就,花上数个月或数年的时间完成一件服饰,是常有的事。

  遇见的每个人衣着鲜丽,笑如银铃,丝毫没有畏惧陌生的羞怯。大山赋予她们活泼奔放的天性,长发如盘,乌亮如漆,即使面部爬满年岁的沟壑,但头上的乌发却依旧。

  盘发十分讲究。自少年起就留发,至青年时代,则将头发盘于头上,用绣花黑色手织布包起。

  既保护那一头秀发,又是民族的一种特征性装饰,代表尚未婚配的阿妹。她们的长发必须在进入洞房的当天,由新郎亲自打开。

  出嫁生了小孩,发型有所变化,乌龙蟠发型在额头上束一个髻,其余则盘在头上。额前的髻便是已婚已育的标志。已婚未育者则是螺丝蟠发型。

  把自己的头发视为第二生命,一生中拥有三把发第一把是一辈子只在十八岁成年仪式上剪一次头发,同时要把剪下的头发包好。

  第二把是平时梳头时掉落的头发会一根一根收集好;第三把是18岁后长的头发,从此再不剪发。

  最让庄臣惊讶的是,无论年纪多大,她们的头上都是青丝如云,很难见到一根白发的秘密是什么?

  除了得天独厚的水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淳朴的生活方式,一定还有独特的养发、护发妙招。

  询问一位阿姐,终于知道答案。

  阿姐说她们从来不用现代的洗发水。而是将柚子皮、茶油渣和一些保密的中草药放进发酵了的淘米水中配制、煮沸,待冷却后就可以用来洗头。

  每次梳洗时,先把长发放在淘米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让头发充分吸收营养,再用山泉水洗净并梳理,自然晾干。

  经过悉心养护的头发,长发如瀑,柔顺黑亮,不枯黄,不开叉,成为瑶寨的一道特殊风景。

  现在村子名声在外,成为旅游景点,少女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身上的红瑶族传统服饰,鲜艳美丽,承载了红瑶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长发给果洛瑶民带来热闹,也帮助她们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

  站在在田头寨眺望远处的高山,看到片片绿色稻田地,从山顶蔓延到山下,四面环山,耕地极少,而且山以土山居多,为补充耕地的不足,早在千年以前,瑶族的先民们就采用这种方式耕种稻田。

  夕阳的余晖洒在稻田里,将山体照得金黄,已经打了穗的水稻在水波中编织成一道靓丽的水彩图画来。

  临走买几件姑娘们的手艺,对于她们来说,绣衣服是快乐的事情,因为飞针走线的红瑶姑娘,常常是情歌伴着针线走,花色绣出心里甜,没有一件自绣的漂亮红衣的姑娘,很难会得到小伙子的喜欢。

  从用针线学起,到工艺精湛时就悄悄地为自己准备嫁衣。绣嫁衣比制作其它衣裳更加精工细作,图案十分精巧。胸部和背部都绣上山花怒放、并蒂莲花、双飞蝴蝶、双鹿呈祥……

  衣襟镶着花边,裙子是伞式百褶裙,那花纹或绣或蜡染而成,黑底中点缀绿色,图案相得益彰,透出既古朴又现代的气息。除衣裳外,还有腰带、头巾。腰带上的七彩线配得错落有致,扎在腰间极富装饰效果。

  头巾为黑色方巾,头巾的四个角都绣有一个别致的小棱形。未婚的红瑶姑娘,头发交叉盘桓平绕在头上,包头巾时要在前额露出棱形。如果当了妈妈,头发则交替盘绕,在额前盘一个发髻,棱形藏在头巾里。有了这头饰上的棱形标志,男女青年交往时就不会找错对象。

  。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