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章 林总茶文化访谈_解锁茶文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没道理。

  众口难调就是有点过于强调口感方面的个性,忽视口感的共性了。如果真的每个人的口感都不一样,那么开饭馆的人就没法干了。

  茶是饮料,有讲究口味,我们说饮料,有没有口感的共性。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

  中国人喝饮料的口味共性,有两个甜味喝酸甜。

  接受甜味、或者酸甜的饮料。

  苦味的接受难度大,或者不接受。

  有人说,不一定吧,你看那么多人爱喝茶,,这也是实际情况。茶就是苦味的呀。

  我们从自然状态来看看就容易讨论问题了。

  在自然状态下,苦味不太被人接受。

  我自己做茶的时候直接吃茶叶子,就是那个植物得叶子,是苦涩的,如果在野外,遇到这样的味道,估计就不吃了。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看小朋友,小孩子是比较本源的状态。

  你要是让小孩子喝苦味的茶,他们是不喝的,有的白茶偏甜味。还是会喝一些的。

  这个时候还有人问,如果是家里就做茶的,做茶人家的小孩子,从小就爱喝茶吧?

  也不一定,即使家里福建的做茶(茶商)的小孩子,也不爱喝茶。

  我也遇到过,小女孩三年级,她家长也让她喝茶,迫于家长的压力,她也喝,等没别人的时候,我就问她,她自己说实话是不爱喝茶的。

  这也反应了,本能接受的口味在饮料方面还是甜味,更容易被让接受。

  甜味和香气比较容易被接受。

  说到这里了,我们再返回去说说,我那个同学喝白茶的事情。

  抓重点说,他喝了白茶,那个白茶就是用杯子泡茶的,直接喝。

  说了两点,一个是甜味,一个的感觉凉丝丝的。

  我是做茶叶工作的,我略微做一下解读,这是我和同学的很大不同。

  1、甜味,这个白茶体现出来的甜,是植物本身带有的甜味,会经常说的回甘不同,这个甜味一喝就能感觉到。回甘是苦味,进入人体经过反应产生的效果。

  2、还有,冲泡的时候,水温第一点,90度,这个甜的感觉会更高一些。

  3、当时的环境,当时我们在学习面点,屋子里面热,又是接近夏天的时候,,4、5月份了。通常如果不经常喝茶的人,喝这个白茶,口味方面,如果不是当年的新茶,对那个凉意感觉的不太明显,也不明确。因为,外在环境热,他喝茶才感觉明确感觉到这个凉意。

  道理简单,就是反差,反差大了,感觉就明显。用报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就更加容易识别,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不太可能用灰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吧。

  还有一种是:有的人喜欢苦味的。有些云南的茶,就是苦底子的茶(比如老曼峨,云南的普洱茶就分为苦底子,甜底子的茶)。很苦,然后等着回甘。有些人,特别是男士,就喜欢这个变化。

  这个茶苦到什么程度呢,做普洱茶的茶会,喝了好几款茶,喝到这款茶的时候,特意说这个茶苦,不爱喝的可以不喝。先嘱咐,大家。

  大家想过吗,我上面说到1、2、3意味着什么?

  第一点,说了是植物本有的甜,这是茶叶本身带来的味道,和种植、工艺,品种有关系。

  第二点,我说了水温,90度。这和冲泡方法有关。

  第三点:我说了,临近夏天,我们在做面点,这个和环境有关。

  这三个角度,综合作用,最后我们作为喝茶的人,就有了对一款茶的感受。

  还有一个事情,有人会想了,喝一个茶也没必要搞得很复杂,尝个味道就可以了。。。。。。也行。

  我以前在网上看过一片文章,作者要去远方旅游,好像是杭州,他就问那里有啥好玩的。老师当时反问,说,你家附近有什么好玩的?作者就被问住了,因为他们家附近没啥好玩的呀。老师游说,你要是看不到自己家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去外地你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好玩的。

  就是说,一个人要是没有发现趣味的思维和眼睛,去哪都看不到好处在哪里。

  这个故事我印象比较深,茶也是这样,就是经常接触的事务,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就好玩了,这就值得说一说。”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