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章 关于传统事务的讨论_解锁茶文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小心思,我很清楚。”王雪峰对武老师有些不满。

  说的更准确些,王雪峰对当前茶文化的传播走向也有看法。

  关老师说:“茶就是日用平常之物,不能空中楼阁,武老师的讲座视频我也看过一点,他那个讲法在学校课堂上可以,问题在于不落地的道理,拿到社会上是很难传播的。”

  关老师起身从书柜里拿出一本蓝封皮的旧书《相声本子汇编》,放在茶桌上。朴素的淡蓝色封皮,有点破,这是关老师年轻时经常看的书,可以说的关老师学习相声的教科书。

  “我最近也一直在想,传统的相声大家不喜欢,和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听相声就是图个乐儿,而且要快,慢条斯理的说话方式,三翻四抖的抖包袱套路,观众不愿意等。马三立老先生的相声经常是花了五分钟垫话,再抖一个包袱,以前天津的老观众爱听,现在的观众受不了的。”

  林总伸手拿起书,翻了翻,她看到书用钢笔画的线条、标记的重点,还要备注,记得密密麻麻。

  “传统相声经过前辈的推敲、打磨,结构成熟,对学相声的学生很有帮助,也是创作的基本功。把传统老相声直接端给现代的观众肯定不行。”

  “我老了,后面的事情就看小侯这一代人了。相声进后的路,就看小侯他们了。这门老手艺,能不能坚持下去,,,,,”关明老师摇摇头。

  林总说:“相声和书本式的茶文化都距离人们的日常远了,有隔离感。”

  关老师有右手敲着桌子,若有所思,自言自语:“看事容易做事情难。”

  都说要创新、要改变,话是如此,到底往哪里改,才是难题。

  关老师又拿出一本旧杂志《京城曲艺》,封皮上是两个人表演相声的木刻版画面,放在桌子上。

  关老师说:“1980年代的相声也有创新,年轻演员都唱美国通俗歌曲,侯宝林管它叫唱相声。我写了篇文章叫《唱相声和相声的唱之区别》,后来在《京城文艺》发表。”关老师指了指杂志。

  林总说:“简单加入新元素的办法,也算是创新,但不会长久,一两年过后,新鲜劲儿没有了,也就不剩下什么了。茶行业现在很多的创新都是这样。好像很繁荣,新鲜的东西层出不穷,基础不牢靠。”

  “还有武老师这样的人推波助澜,他这类人愿意热闹,越热闹他越有市场。对茶行业本身是双刃剑,短期有推广方面的好,长期看没好处。我搞活动这么多年,这种事情见多了。”王雪峰说。

  关老师继续说相声创新的事情:“后来唱相声也没了,当然不是因为我的文章起了作用,我没那个本事。而是唱来唱去就那几首歌。后来我碰到一位加拿大的教授说,他是专门研究中西方比较文化的。他亲口告诉我,那都是美国1960年代老掉牙的歌,我们都当作新鲜东西。他的朋友们看到中国传统相声搞成这样子,都很诧异。”

  “我看以前说相声,还要抱着一个吉他上台,边说边唱流行歌曲。我是普通人,不懂相声,可我想既然是说相声、重点就在说,说的不吸引人,改唱歌了,给人感觉。。。不对劲,不是那么回事。”袁晨

  “是的,上台就唱后来就不行了。再后来的相声就是娱乐化,猜个谜语、打个酒令,或者说说新的电影名字。这种变化看不出水平,也比较低级,观众也不爱看。然后小品出现了,表演更灵活,更贴近现实,更逗笑,相声给挤没了。”关老师说。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