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有这样的事情?_鉴宝我有面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瞄了一眼,只见老人手上有一个青铜手炉。他惊讶地发现,那手炉并不是这里出土的。准确来说,出土时间,绝对不是这两天,而是应该过了一两个月。

  他深深地看了几眼那三个人,感觉事情不简单呀!

  以他的猜测,这三个人很可能就是盗墓贼。最近盗了古墓,得到里面的宝物,不好脱手,于是借助这次机会,带过来销赃。

  “这手炉不对。”楚河故作自喃道。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它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

  手炉是由火盆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由炉身、炉底、炉盖、提梁组成,自唐朝始创,到明朝中后期,手炉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清末以后,手炉工艺开始衰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江浙一带仍有少量生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手炉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收藏爱好者喜爱的艺术品。

  在手炉制作工艺中,最吸引人的当数花纹纷繁的炉盖。作为散热区,镂空雕刻的炉盖有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跟炉身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眼前的这一个,镂空雕刻的炉盖,是精美的莲花图案。

  楚河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了愣,目光投过来。

  考古队的老人笑问道:“小伙子,看出什么来了?”

  这架势,是要考究楚河的功课?

  楚河也不怯,开口道:“这手炉,从工艺上看,应该是清朝的物件,而且还是皇家的东西。

  清宫手炉是皇室御用品,是汇集了全国优秀匠人的智慧打造而成,是手炉中的精品,制作工艺多以铜质镏金或掐丝珐琅为主。

  掐丝珐琅是在金属胎体上,用细而薄的铜丝焊在图案轮廓上,在其内外填充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烧制、打磨、镀金而成。

  眼前的这一个,很显然就是。”

  “这有什么问题?”王主任问道。

  事实上,他虽然是文物局的主任,可对鉴定文物,他是一窍不通的。

  “问题是,这件手炉,出土的时间应该是超过一个月的,不可能是刚挖出来的。”楚河说重点。

  听到这话,那三个家伙顿时急了。

  “你懂什么?他就是我刚才捡的,毛都没长齐,能判断出土时间?胡扯一通,不知所谓!”其中一个人狂喷楚河。

  然而,考古队的老人却赞同楚河的说法,点头道:“小伙子说得没错,挺厉害嘛!看得很准。”

  接着,转头继续质问那三个家伙:“老实交代,这些文物你们什么地方挖出来的?”

  “不懂你们在说什么。”

  考古队的老人朝警察看去:“梁警官,把他们拷回去问问。这是古墓盗出来的,时间在一两个月之间。”

  除了楚河,其他人瞠目结舌:有这样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