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 溪山塔下许庭生(四)_重生之等你长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的许庭生,最后还是让老人失望了。

  接下来的交谈,老人明确指出了许庭生文中的幼稚和不足,牵强附会,甚至错误的地方,许庭生逐一接受。曹操墓本就不是先有理论论证而后发现的,它的发现,是一个意外,甚至一直到最后,争议都很大。

  但正是因此,专家论战,有人查阅各种史籍,找出来许多依据,反过头来证明这确实是曹操墓。

  许庭生所做的,就是以一个历史爱好者的身份把这些“用来事后证明的依据”变成“事前发现的依据”,其中牵强附会之处,确实极多。

  “所以,严教授,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可能一直会存在很大的争议。”许庭生听说老人已经帮忙联系发表文章,诚恳的说道。

  严教授宽厚的笑了笑:“我做了一些考证,也对文章做了一些修改,我们正确的机会还是有的。还有,老朽厚颜把我严振瑜三个字放在了第二作者,这样,有我这么一只过街老鼠在,但凡有什么事情,矛头都会向着我来。

  你可以安心,毕竟你还是个孩子,能有这样的钻研和思考就已经很不错了。我想他们对你的态度,应该还是会比较宽容的。”

  “谢谢……严老师。”许庭生从教授改称老师,其实是在默默表达曾经的那份亲近。

  “小友客气了,其实我也有私心,若最后证明我们是对的,老夫也算借小友之力,背水一仗,翻身再起。毕竟那是高陵啊,愿有生之年,可以亲手摸一把土……”

  老人身向西北,露出无限神往的神情。

  许庭生被老人一路送到门外,与前世的认知一样,这是一个如此宽厚的老人,哪怕只是许庭生这样一个“陌生”的孩子,他都尽力相助。

  “为了还史学界的债。”

  老人最后说。许庭生不知道他说的用来还债的,是那座千古之谜安阳高陵,还是许庭生这个他认可和看重的史学研究苗子。

  “千万别是我啊,老师,我打算玩一把,点个炮就跑的。”

  ……

  传统而言,媒体对于学术研究一贯是缺乏兴趣的,毕竟很多时候,这类东西都晦涩难懂,而且缺乏爆点。但是,这一次不同。

  “曹操”这两个字本身就是最大的爆点,再加上“发现者”居然是一名“大一学生”,又一个爆点。观众最爱不就是新奇特别,出乎意料吗?……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撩动媒体的热情了。

  所以,在学界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媒体已经不管不顾的开始“拱火”了,如同前世一般铺天盖地的报道几乎让公众想不知道都难。

  而且,它跑偏了。

  媒体也好,民众也好,最后只剩下一个期盼,一个声音:挖。

  “对错难辨?还在论证?”

  “辨什么,论什么?”

  “挖啊,挖了不就好了,挖了不就真相大白了?”

  媒体和民众可不管什么技术手段成不成熟,具不具备抢救性发掘的必要……总而言之,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不看个结果分明的话,每个人都心痒难耐。

  “没准那个大一的孩子他说对了呢?”

  “错了?错了有什么关系,他还只是个孩子。”

  “总之挖了再说吧。”

  一片纷纷扰扰中,溪山大学城的学生们惊诧不已的发现,这一次,搅风搅雨,闹出这么大动静的,竟然还是岩大大一那个叫做许庭生的家伙……

  “他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

  这句话不是贬义,只是一时间谁都没法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就在这一天,有人在大学城“溪山塔下”论坛发表了一个没头没尾的帖子,只有一个标题:

  “溪山塔下许庭生。”

  这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迷惑,直到有人跟帖,用一样的格式,一样没头没尾的表达方式说了一句:

  “佛山黄飞鸿。”

  第三个人跟帖:“白驼山欧阳锋。”

  第四个。

  第五个。

  第……

  所有跟帖都是一样的格式,一样的没头没尾,懂的已经懂了,不懂的依然不懂。好在,有好心人帮忙举了例子作为解释:

  “你是哪里人?”

  “佛山。”

  “哪个佛山?”

  “黄飞鸿那个佛山。”

  “哦,知道了。”

  所以,溪山塔下,许庭生。

  1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