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0章 咬春_天才反派他妈靠美食在娃综杀疯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0章咬春

  南枝洋洋洒洒的一番话,连半点停顿也无,流畅而自然地讲述着。

  别说学生了,连张老师他们都是第一次听到按照春夏秋冬和二十四节气来养生饮食的理论,全部听得津津有味,比学生们还来劲儿!

  更别提直播间的观众,一个个都傻眼了!

  【你的烹饪课和我的烹饪课好像不一样……】

  【喵喵喵?现在学校里的烹饪课都这么高大上吗?居然从做菜讲到了中医?】

  【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本来就是一法通百通嘛!我觉得很有意思啊!】

  【我女儿学校开的烹饪课可没讲这些,不然我也得去蹭蹭课!】

  【谁能想到,我居然在娃综直播听明星讲养生听得这么起劲儿!】

  【南枝讲的都是真的吗?不会误人子弟吧?】

  【中医专业的来了,她讲得很对!】

  【南枝的知识面真不是一般的广,该说不愧是燕大高材生吗?】

  【嘘,小声点,别影响我听南老师讲课!】

  ……

  南枝抛出这段“不时不食”的理论,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引入接下来的:

  “刚才提到过,春天要吃春韭,多辛少酸。其实古代人比我们更早意识到这点,在先秦时期,就有隆重仪式去迎接春天,《礼记·月令》记载,立春当日,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祭拜春神句芒,以祈愿来年风雨以时、五谷丰登。这时候呢,就出现了一种食物,叫五辛盘,五辛就是五种蔬菜,《本草纲目》里解释说五辛泛指葱、韭、蓼、蒿、芥等辛嫩蔬菜。它就跟屠苏酒一样,属于节日必备食物。不过,大家听名字就知道嘛,这五辛肯定味道不会好。所以,爱吃的人们就逐步替换了里面的蔬菜,等到唐宋时,五辛盘演变成春盘,日益精细化,要将各色蔬菜笼入薄薄饼中……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没错,这就是春饼的由来。在明代时,人们都只称呼春饼,而不再称呼春盘了。”

  【原来如此!南老师我听懂了!】

  【我们家这边到现在还有咬春的习俗呢,就是吃萝卜!】

  【古人真是诗意又浪漫啊,居然把干啃萝卜说成是咬春?】

  【我们闽南吃的润饼好像也是春饼演变而来,我家附近有家老字号手艺超绝,就把面粉和水打成稀软的面团,挂在手上,往烧热的锅壁转溜一圈儿,一张饼就做好了!回家后再把胡萝卜、卷心菜、小黄瓜、豆干等等通通切丝,配上豆芽、芹菜末、香菜等辅料,偶尔还会放上花生粉和糖粉调味,特别好吃!】

  【这做法听起来有点耳熟,前段时间湾湾夜市的那个花生卷冰淇淋不是在社交平台上很火吗?好像就跟闽南润饼做法一样,饼皮里面撒上冰淇淋、花生粉还有香菜,味道很奇妙!】

  【什么?冰淇淋加香菜?这是什么异端!】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