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3章 随多少钱,都是规矩_重生1993,我在首都收房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屋里,年纪大的长辈们商量了一会,一会王云山就出来吩咐点事。

  “鸣岐,你陪着铭柱去报丧,请你俩姑姑过来看看,跟你姑父说,时间紧,就不安排专人报丧了,明天出丧,早上九点十八分准时开丧。”

  “跟你姑父说,你大姑父打铭旌,你二姑夫打花祭。”

  “云山叔,不能拖一天吗?时间有点紧张,俺大娘,俺娘,还有俺姐,俺妹妹家还要报丧吧。”

  “连夜报丧,铭柱,要是时间来得及,你丈人那边你去报丧,咱们是双边祭,包祭。”

  吩咐完了王鸣岐和王鸣柱这两个最长报丧路线,王云山又一一的分派给其他人一些报丧任务。

  如果放到前世,王鸣岐听到什么铭旌、花祭、双边祭、包祭,估计要晕菜了。

  但经历过很多的王鸣岐,现在已经对这些礼节门清。

  铭旌,相当于对亡者一生德性的叙述和盖棺定论,有点像墓志铭,下葬的时候,铭旌一般会跟着一起下葬。

  打铭旌一般是外甥的事,所以会说让大姑爷家打铭旌。

  而花祭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经历过变迁,以前的花祭,包括九十年代的花祭,指的是用萝卜白菜等蔬菜雕刻而成的花作为祭品,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直接用鲜花代替萝卜白菜。

  主要是三十年后的鲜花已经随时都能买到,成本低廉了很多,场面上还好看,所以雕工师傅们都下岗了。

  既然有双边祭,那就是说有路祭,路祭就是指起灵的时候,在大路上的祭奠仪式。

  有路祭,就一定有顶灵祭,指的是起灵时,在灵车前祭奠的祭桌。

  有的人家只用顶灵祭,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在顶灵祭的两边,再摆上祭桌,就是双边祭,更讲究的会用多边祭。

  更早以前,双边祭很少,供桌直接摆在大路中间,灵柩要一个一个的停下来,接受对方的祭拜,更加耗费时间。

  针对不同祭的形式,有一套非常非常繁琐的祭奠流程,骑驴经历过几次了,只懂得怎么祭奠顶灵祭,双边祭的祭奠流程记不住,更别说多边祭了。

  至于包祭,指的是大家共用一桌祭品,主家负责置办祭品,想要祭奠亡者的,不用费事单独搞一桌了,只要多少交上一点钱,就能祭奠一下亡者。

  包祭已经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一是省钱,二是省事,尤其是省事,要不然,还要自己准备几个碟子几个碗的菜肴,多麻烦?

  王鸣柱又问道:“烧盘缠怎么办?”

  “不用你管了,你二叔他们就行。”

  所谓的烧盘缠,指的是出丧的头一天,要烧点纸钱打点打点路上的小鬼们,别为难新亡者。

  陈东和高满囤都回家过年了,王鸣岐只能亲自驾车,虽然没驾照,晚上估计也没人查。

  两人上了车,先去大姑家,大姑一听父亲走了,反倒是放下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