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七章 破城之策_藏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鄯善郡,实际上就已经打通河湟、西海郡、格尔木到鄯善郡的道路,由隋朝名臣裴矩开拓。

  鄯善郡的统治中心就是若羌县,丝绸之路辅线从若羌县穿过阿尔金山、穿过柴达木盆地抵达河湟谷地。

  这条路和敦煌那边一点关系没有,唐朝以来一直被吐谷浑人控制,随着吐蕃军对吐谷浑人的征服,吐蕃才逐渐西进,尕斯草原是吐谷浑人的最后一片草场,吐蕃军出现在这里,也就意味着吐谷浑人被彻底征服了。

  李邺也由此看懂了吐蕃人的战略计划,他们完全可以从西海故道进入安西,那为什么还要去大小勃律?

  吐蕃人控制大小勃律并不完全是为了进安西,他们更多是想西进控制吐火罗,进而控制河中地区。

  当然也可以打通从西面进入安西的通道,和东面的西海故道呼应,使安西唐军两头难顾,腹背受敌。

  “且末城那边有多少吐蕃军?”

  苏灵摇摇头,“不光是且末城,还包括了若羌这边的弩支四城,都被吐蕃军占领了,估计约两千人左右。”

  “守军情况呢?”

  苏灵苦笑一声,“使君也看到了,五座城的约有两千人,现在就只剩下我们十五人了。”

  “那有没有屠杀当地的平民?”

  “这倒没有,他们需要当地人养军,要求每家每户每年养三十只羊,然后二十只羊要交给他们。”

  李邺又问了一些详细的情报,这才安抚其他伤兵好好养伤,他任命苏灵为向导官,两天后,大家启程前往若羌四城。

  大军沿着且末河一路西行,沿途收集了大量枯死的胡杨,唐军晚上也就可以点燃篝火取暖了。

  且末河就是今天的车尔臣河,全长一千六百里,冬天大部分河面都结了冰,但依旧有活水流动,清澈甘甜,使唐军一路上不缺水源。

  和敦煌西行时的茫茫沙漠相比,这里绿色植被极其丰富,就算是冬天,战马和骆驼也能轻易找到干草。

  南面便是延绵数千里的阿尔金山,山顶上白雪皑皑,十分壮观神秘,远处的草原上能看到大群大群野牛和野驴,还有大群羚羊奔过,山脚下还有大片森林,很多条小河汇入了且末河,这是一片难得的绿洲啊!

  队伍走了整整十天,苏灵看到了前面出现一片红色的山体,便对李邺道:“使君看到那面红色山体吗?再向前走三十里就是七屯城。”

  李邺当即命令大军原地驻扎,派出斥候骑兵前去探查情况。

  七屯城便是著名的米兰古城,汉朝时曾在这里屯田,唐朝初年由河西粟特人领袖康艳典修筑,一度商业繁荣。

  但随着中唐吐蕃北扩以及和唐朝争夺陇右河湟,走柴达木盆地的丝绸之路南线基本上废弃了,成为了吐谷浑人的放牧迁徙通道,若羌县改名为典合城,若羌四城的商业价值也基本上没有了,成为四座军城。

  毕思琛派两千人驻守且末等五座军城,其中且末城驻军八百人,其他四城各驻兵三百人,但他们挡不住吐蕃军队的进攻,死的死、逃的逃,撤的撤,五座军城全部失陷。

  两个时辰后,杨利率领斥候奔了回来,杨利在马上抱拳道:“启禀都督,七屯城确实有吐蕃军防御,但在城外没有看见吐蕃士兵,都在城内。”

  李邺点点头问道:“你们被对方发现没有?”

  “没有发现,卑职非常小心,我们靠近军城探查,都是穿着当地人的衣服,假装拾牛粪,他们不可能想到会是唐军。”

  李邺看了看天色,已经快黑了,他当即把瀚海军兵马使刘永找来商议。

  行军帐内,李邺和几名北庭将领商议攻打四镇的细节,李邺对众人道:“这几座城都相隔数十里以上,但彼此间有烽火相联系,我们可以用夜袭的办法,将其各个击破。”

  刘永沉吟一下道:“主要是破坏敌军的烽火,不让他们点火报信,但这样一来也用不着多少军队!”

  李邺指着地图道:“烽燧在西南角,整个军城的周长只有两里,里面的守军我估计最多也就三百人,大军把军城包围,不让一人逃走。”

  “使君打算派谁上城偷袭?”

  李邺指指自己,微微笑道:“除我之外,我想不到其他谁还可以办到?”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