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江表之难_季汉彰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妹的婚礼,前线的战报也陆陆续续传回来了。

  淮北的战况一如孙策所料。孙权自寿春出发后,自淮水朔流入颍水,逆流攻至慎县、汝阴一带。由于事先已经侦得吴军的大规模物资调动,西人对此早有预备,已将周遭百姓迁移至宋国,吴军水师抵达后,守将陈到干脆放弃慎县,选择将两千将士集中于汝阴。这使得吴人孤军过于深入,以致孙权攻城并不坚决,麾下吕蒙、诸葛瑾各部轮番上阵,却迟迟没有破城的迹象。

  孙策为此给孙权修书去信,阐明自己看法:吴军虽然深入,但是来往补给全赖漕运,西人无力阻止,西朝大军又前去包围邺城,汝阴与之相比,不过是蝇头小利,故而轻易不会回军,纵大军回撤,敌无水师,孙权也可乘船顺流而走,实无危险。故而孙策建议他放手一搏,将者三军之胆,须得有大魄力。

  但不料交州的情形也不佳。孙绍初时进攻顺利,由于去岁吴军夺得湘东,声名扬于岭南,合浦、郁林郡县畏惧吴军声势,有八城不战而降。孙绍趁势渡海,直趋交趾郡内,成功包围龙编。只是跨海而行,粮秣不便接应,孙绍便在当地山越中大征租赋,不意竟引起大乱,定安、无功、居风各地百姓,纷纷起兵援引士燮,孙绍一时内外皆敌,被围困在曲阳进退维谷。

  这情形令孙策大失所望。与孙权相反,孙绍进军确实果敢,但做事却太欠考虑。他当下又去信交州,在信中给孙绍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主帅眼中不能只有战功,更须以全军为上,方得将士死力。而对待交州山越,更不当以蛮夷处置,先安抚周遭,打开一条通路,再谈征伐。孙策特意强调道:“民是剑,民是船,民是城。”又怕孙绍听不进去,孙策又给南路副将吴奋传令,若兵众损伤严重,则强制撤军。

  南北两线的战事都不顺利,使得孙策整个六月都心情不佳,但也不是没有好事。比如孙策听闻天子自关中出奔,又为刘燮困在祁山,这场政治风波会带来哪些影响,孙策还在沉思,但毫无疑问,如果利用得当,可以获得不少政治利益。又比如小妹和刘诞的婚事。刘诞年纪较孙策稍大,但谈吐文雅,见识不俗,故而颇得孙策欣赏,加上如今刘范确在政治上占有优势,孙策也不吝时间与他亲近。

  一开始两人常常谈论蜀中或早年关中的风土人物,轶事趣闻,后来渐渐谈及江表的国事,刘诞都颇有见解。一日,孙策偶然提及两线战事,说起孙权与孙绍优劣,府中众人皆不敢言,唯有刘诞面露沉思之色,孙策问其意见,他说:“我不熟二位品行,只是听闻所为,俱为人杰,失一则为不美,故而在思量如何相忍为国。”孙策闻言大笑,心中就此做下决断。

  到七月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