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6 “特殊”游客_重返199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新特区最北边的边境地带。

  原本都是些古香古色的老建筑,江洋当初为了保留一部分东南亚特色风情,于是便把这里简单打造了一下,更名为湄港老街,也叫湄港步行街。

  整条街长度大约4公里左右,都是些具有东南亚特色的平房或者二层小木屋。

  里面还有两个寺庙,有僧人供奉香火和布施。

  此时的湄港内部到处都在建设,可以参观游玩的地方少之又少,湄港老街离三国交界处很近,便成了不少游客们顺便参观的“景区”之一。

  随着国内到东南亚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是早晨九点多,湄港老街已经是人满为患。

  当初湄港在成立湄港老街的时候,定下了价格低廉的房租以吸引周边各国的商人在这里做生意和投资。

  开店铺的居多。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餐饮、住宿、纪念品、货币兑换以及各国特色的工艺品类商铺已经是满街都是,看起来热闹非凡。

  游客以欧美国家的背包客,韩國游客和华夏游客为主。

  在湄港老街做生意的商贩们,很快在各个国家客人们的身上摸清楚了一条规律。

  那就是欧美背包客和韩國人非常的抠门,消费甚至要比当地那些贫穷的老百姓还拮据。

  反而北边那个一直被扣上“贫穷”帽子的华夏游客,出门在外成了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

  时间久了,导致周边小国的商贩们看到金发碧眼的背包客,脑子里都会出现“穷鬼”两个字。

  而看到黑发黄肤的华夏人时,则都会两眼放光,似乎能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俩字:大方。

  有不少泰国的商人曾给华夏游客们起了个响亮的外号。

  行走的印钞机。

  这种现象,刷新了周边小国对华夏人的印象,也改变了不少固有看法。

  昌隆珠宝店,就是一个泰国商人在老街开的华夏店铺。

  虽说是挂羊头卖狗肉,但是在湄港做买卖的人都知道,在湄港这片区域范围内,不管做什么生意,经营什么买卖,只要是跟“华夏”俩字沾边,那肯定是一路绿灯,后门开到拉稀的地步。

  房租低,税也低。

  关键是会受到各个部门的照顾,进货也比别人便宜的多。

  听说这昌隆珠宝的“昌隆”二字,就是这位泰国老板高价请国内一个大师给起的名字,花了小万元,妥妥是下了功夫了。

  好在这位泰国老板的功夫没白费,自从开了这昌隆珠宝,店里的生意简直不是一般的昌隆。

  从早上七点钟开门那一刻,店里的生意就没断过。

  什么黄金、翡翠、玉石、玛瑙等各种材料做成的首饰,几乎是摆满了整个店铺。

  关键是店老板也会做生意,价格并不会像其他景区那样漫天要价,甚至有的东西要比大多数珠宝店的还要便宜。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老板的生意也越干越大。

  后来干脆

  请收藏:https://m.smlfs.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